为让更多企业尝清洁生产“甜头”,南海将把清洁生产从单个企业向行业推广
记者赵岚摄影报道:每月可少烧煤逾70吨,上班不用戴口罩、下了班皮鞋仍能锃亮,先行“试水”清洁生产的南海10家陶瓷企业已尝到了清洁生产带来的“甜头”。
记者昨日获悉,近期南海将聘请有资质的中介免费为更多企业进行“清洁诊断”,将清洁生产从单个企业向行业推广,让更多企业尝此“甜头”。
效益1
每月可少烧煤逾70吨
昨日,坐着电瓶车畅游在广东新润成陶瓷有限公司,再也看不到以往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”的陶企情景。在300多亩宽的厂区内,行政和生活区域处处绿树成阴,生产区域也很干净,没有随风四起的灰尘,更闻不到刺鼻的异味。
“这只是实施清洁生产后的‘表面现象’,这些煤气发生炉才是‘内涵’。”新润成陶瓷生产部经理助理劳福指了指陶瓷企业热能主要供应装置——庞大的煤气发生炉介绍说,以前公司根据产能设计,至少要7台炉子才能满足需求,结果通过清洁生产,现在每天开4台炉就够用了,仅这一项改造每月就能减少烧煤超过70吨,经济效益十分明显。
同样实施了清洁生产的广东兴辉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列出了一张清单:该公司共投入了970万元进行清洁生产,实施后每年能节约水煤浆、电等生产成本753万元,每年减少二氧化硫、固体废弃物等排放近3000吨,出品率也从93%提高到96.97%。该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刑黎明算了一笔账:仅成本节约和各级节能减排奖金相加,就差不多已经“收支平衡”,由此带来的管理效益、环境效益等则无法估算。
效益2
工作环境靓了工资涨了
通过清洁生产,车间现场环境明显改善,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也提高。兴辉陶瓷的员工离职率降低了1.6%,虽然是用工大户却没有出现缺工现象。新润成陶瓷原料车间球磨组组长杨际说,公司节能降耗降低了成本,员工的工资也提高了,去年工资有20%的上涨。
实施清洁生产带来的不只是干净的环境。一路经手操作清洁生产的刑黎明深有感触,兴辉陶瓷成立仅5年,能在五年时间内企业内部管理迅速完善,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进行清洁生产。
“一般企业都是按年度预算成本,现在我们的成本预算能精确到每个工序。”刑黎明说,以前的薪酬体系多是与产品质量、产量挂钩,但现在都与节能环保效果挂钩,所以一条窑的3个班长可能出现工资不同的情况。
今年计划
从单个企业向行业推广
据统计,南海保留下来的10家陶企通过清洁生产整治,每年可减少原料消耗超过4万吨,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700吨,减少粉尘排放44吨。
据悉,为了让更多企业体验到清洁生产的“甜头”,今年起南海将把清洁生产从单个企业向行业推广。南海区经贸局电力资源科副科长叶兆贤表示,近期将请有资质的中介公司,对有意向的企业先进行免费“诊断”,提供科学有效的清洁生产方案,让企业先“有个底”再主动参与清洁生产。
目前,南海区达到省清洁生产标准要求的企业有21家,占全省的7%。按照计划,今年将在玻璃、有色金属、新光源等产业推广,从能耗大的产业逐步向所有产业推广。